回顧最剛開始的親子露營,應該是每到農曆年的初二回娘家,在2008年開始回娘家就開始三天兩夜的南部露營,當時露營的主要動機只為了省下住宿費用,而帳篷只是個臨時的窩,毫無品質,每當出門就像是在野外睡上一晚那般草率。

慢慢的,為了便利與享受,開始往旅館、民宿前進,露營這檔事,也就拋諸腦後。

因緣際會,2014年底因為工作轉換,在假日的空檔上增加,開始構思起出遊的動機,面對家中兩位黃毛小丫頭,一位小三,一位幼稚園中班,直覺告訴我,不該錯過陪伴他們成長的大好時光,就這樣常利用假日莽莽撞撞的陪伴他們出遊,但彷彿沒有重點,沒有過多回憶,單純就是出去玩。平日望著眼不離3C的她們,起了個念頭,帶她們享受大自然去,就這樣,讓我重拾了對露營的興趣。 

網路上東搜西搜,歸納出露客們現階段主要的現象:

豪華一族:露營設備動輒數十萬,一個帳篷比一台摩托車貴,帳棚若不是直接飆到最頂級,就是常常更換帳篷,連吃飯都需要做完美的擺設,吃的內容有多高級更不在話下。

包場一族:由各大露營社半年前進行包場,透過露營社的規劃供露客秒殺報名,並提供活動規劃,單獨的露營客,要訂到好的露營場地,可真是要碰運氣。當然也有個露營設備廠商提供類似的服務。

親子一族:只為陪伴孩子成長,露營過程吃喝玩樂的設計,都建立在親子的互動上,父母可真是用心良苦。

平民窟族:仍然過著克難簡樸的路線,只是剛好家中有帳棚,就不要浪費,一年露營各一次,簡單吃、隨意玩。

瘋露營一族:一個月幾乎兩週以上在露營,哪週沒露營就哪週全身癢,露營成了現階段生命中最重要的娛樂。

當然,也有多數露客是上述這幾類交錯進行的,不管是哪種露營型態或風格,各有其妙處,重點是各自玩得開心。

Angela而言,不管是屬於哪個族群,我較重視的是:

一、輕鬆、簡單  

親子出遊,全家心態很重要,尤其父母遊玩的心情會影響孩子出遊的氣氛,若一趟露營旅程父母親過於緊張,又急忙趕行程,往往孩子無法停下腳步享受四周蟲鳴鳥叫的環境,當父母願意放寬心慢下步伐,簡單的環境也能帶給孩子豐富的知識與感官饗宴。可以試著在營地裡,哪也不去,你會發現孩子只要有伴,他們自然可以和大自然玩在一起。 

二、和孩子討論想怎玩

傳統以來,哪裡玩?玩什麼?對國小以下的學童來說,常是父母親主動規劃地點,一般而言孩子都是跟在父母屁股後頭搖擺,其實可以試著1)讓孩子去規劃簡單的遊戲,2)討論今天三餐的內容,3)由較大的孩子規劃DIY活動,4)甚至可以讓國小的孩童嘗試電話聯繫營地,大體來說,只要和孩子討論好要詢問的問題並書寫下來後,剩下的就是鼓起勇氣撥電話,對孩子來說也是個學習。

父母親甚至可以試著提供孩子一張地圖,到過的地方釘上圖釘,這不外乎也是一堂豐富的地理課。 

三、學會尊重

露營在外,帳與帳之間沒有公寓班層層阻礙,緊鄰的可能是你認識的夥伴或不認識的新鄰居,出門在外教導共用設備(洗手台、廁所)的禮讓,露營結束垃圾的善後,夜晚放低音調尊重彼此的休息時刻等。孩子在外,即便與不認識的玩伴,很快就能打成一片,這過程中,面對不太熟悉的同伴,彼此間玩具的禮讓,意見的接受都是學習尊重對方重要的一環。 

四、享受大自然給予的禮物

大自然教會我們很多事物,是窩在家裡的小孩無法感受的。在戶外他們學會天冷穿衣,天熱脫衣,下雨躲雨,睡石子地的感受,滾草地的觸覺,落葉飄落的美,書中山嵐的壯闊,沙土的玩法,樹木的成長等等,這些都是孩子學習的最佳禮物。常常書本一個簡單的章節,孩子卻為了月考背了老半天,但可能露營一次,他們便能深刻感受。 

其實,露營這檔事,可以簡單易亦可以複雜,各有各的玩法,但不要忘了最初衷,那份簡單的享受。

就醬 簡單玩.jpg

arrow
arrow

    Angel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